反日本核災食品,在台灣各地掀起連天烽火。(資料照片) |
2016.11.16 11:25 am【中時電子報╱記者郭匡超╱綜合報導】《原文網址》
日本核災食品解禁惹議,政院舉辦10場公聽會均衝突收場,在輻射食品安全備受質疑下,蔡政府若執意要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,網友建議發起「三不行動」,以不買、不吃、不選反制核災食品及政策。
三不行動首先是,採買日本食品時,無法上網一一查詢該品樣是否安全,只能抵制所有日本進口食品,一律不買。第二,檢測公務人力不足,進口即表示通關時只能極少比例抽檢,可能會有大量食品即使帶有高輻射劑量仍能通關,所以,一律不吃。第三,現任政府和立委認為日本壓力比國民健康重要,和個人的理念不同,所以,贊成進口的下屆總統、立法委員候選人,一律不選。
台灣核子工程專家賀立維今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,現在距離核災才不過5年多,連輻射物質半衰期30年的1/5都不到。輻射物對人體影響最大的莫過於「鍶90」與「銫137」,前者與鈣質成分接近,容易被骨骼吸收,引發骨癌及白血病,後者則容易引起內臟癌症,更重要是,輻射物質對人體的影響是長期累積,才會表現出對人體危害。
其中,輻射物質對孩子影響最嚴重,賀立維在日本超市發現核災地區的食品都貼「18禁」的標籤,建議發育中的孩子減少購買,既然風險還沒去除,台灣開放核災縣市食品還不是時候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