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4奈米製程競賽正式進入白熱化階段,全球三大晶圓巨頭台積電、英特爾與三星各自出招搶市。台積電延續穩健作風,宣布2028年如期量產;英特爾則戰略轉向,全力押注14A製程取代原先主推的18A;而三星則因虧損連年,決定延後1.4奈米量產至2029年,產業版圖重整已悄然展開。
台積電在先進製程領域繼續穩坐龍頭,1.4奈米(A14)製程採用第二代奈米片架構NanoFlex Pro,預期效能提升10-30%,邏輯密度提高1.2倍。專家指出,台積電對於新技術採用向來保守,避免多項未驗證技術同時上線,有助加速量產穩定性與縮短良率爬坡期,是其穩健領先的關鍵。
反觀英特爾,近期傳出重大戰略調整。《路透》報導指出,執行長陳立武有意棄守18A製程,轉而集中資源於14A節點。此舉將導入第二代RibbonFET與PowerDirect技術,並加入Turbo Cells架構,預期效能提升15~20%、密度提升30%、功耗降低超過25%。不過,英特爾仍面臨高NA EUV設備良率瓶頸與財務壓力,每年40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已成沉重負擔。
三星方面則因連年虧損選擇戰略性後撤。旗下晶圓代工部門2023年虧損高達4兆韓元,2024年首季仍虧損2兆韓元,決定將原定2027年量產的1.4奈米延至2029年,並暫緩相關投資轉向強化2奈米製程良率。目前三星2奈米良率僅約40%,遠低於台積電穩定門檻60%,為力求翻身,三星成立專案小組,全力確保Exynos 2600量產,並搶攻特斯拉、高通等美系客戶訂單。
0 留言